每次被蚊子咬得嘰嘰叫,習慣拿袋子裡的曼秀雷敦藥膏搽抹個幾回,很快就消腫止癢。很多人都知道曼秀雷敦就是以前的「面速力達母」,也是當年阿扁「三一九槍擊案」中、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博士口中那罐「小美人油膏」。不管你怎麼稱呼它,卻沒多少人曉得這個小護士到底是誰,或者是哪個畫家筆下的卡通人物。先說聲抱歉,本部落格無權擷取正版小護士圖像,反正你知道正版長什麼樣子就好。
每次被蚊子咬得嘰嘰叫,習慣拿袋子裡的曼秀雷敦藥膏搽抹個幾回,很快就消腫止癢。很多人都知道曼秀雷敦就是以前的「面速力達母」,也是當年阿扁「三一九槍擊案」中、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博士口中那罐「小美人油膏」。不管你怎麼稱呼它,卻沒多少人曉得這個小護士到底是誰,或者是哪個畫家筆下的卡通人物。先說聲抱歉,本部落格無權擷取正版小護士圖像,反正你知道正版長什麼樣子就好。
以前曾在某民營企業任職,這家公司給薪雖不錯,但敗就敗在老闆很喜歡任用自己親戚朋友,一大窩全帶進公司安插,不學無術又位居要職也就算了,外行人到處干預專業執行,弄得公司內部怨聲載道,導致員工流動率非常高。老闆一天到晚唉聲嘆氣,搞不懂自認給薪很大方,為何員工就是留不住,可惜咱們這群基層,沒人敢在他面前吐實。
在只有「貴森森」北高航線、沒有高鐵的時代,連搭個台鐵自強號往來南北,都覺得心疼而花不下手,所以當年由台北返鄉回南部屏東,最經濟的選擇,就是國道客運夜車,特別是台汽客運(現今國光客運)的「國光號」灰狗巴士,既便宜又安全,成為首選。不過剛開始時,身處夜闌人靜氣氛下等車,總覺得不太習慣,但隨著搭乘次數多,也就不算什麼了;反正上車睡它一覺,天亮時照樣精神奕奕地返回辦公室,或者到家開始處理一堆雜事,總之年輕時代體力好,根本難不倒。
我沒有車,一來是自己經濟上並不寬裕,縮衣節食,沒什麼預算買車、養車,所以夫妻倆每次出門旅行,除了搭最便宜的火車、公車(搭高鐵?想都別想!除非剛好碰上大特價),剩下就靠著完全免費的兩雙腿,在全台灣甚至到世界各國走透透。
母親告訴我,她幼年時放學回家無聊,下午總是跟著一群野孩子,跑到家附近集散場,免費坐著滿載甘蔗的台車,隨著小火車一起「扣嘍扣嘍」地晃到糖廠去,然後再搭下一班反方向運蔗火車回家。當時小火車駕駛和捆工,看到這群野孩子前來,也從不驅趕,只是告訴他們「不要亂抽甘蔗」、「坐在上頭要坐穩,別摔下去」;但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們,照樣抽出甘蔗啃個痛快,膽子更大的孩童,甚至在台車間跳來跳去,絲毫不害怕,也就這樣,一年到頭算總帳,難免傳出誰家孩子摔斷腿,必須一拐一拐地長期復健,當然免不了要被大人狠K一頓;比較慘的是不慎被整列台車輾過去,只是這種情況似乎罕見,畢竟野孩子們早就練成一身好輕功,像隻猴兒攀上爬下,毫無問題。
由於外甥強力邀約,幾十年來不看馬戲團、雜耍絕技表演的我,「破例」去欣賞精彩演出;只是過程中許多驚險刺激片段,我很快閉上雙眼,不敢張開。不是我膽小,也不是我這個人毫無赤子之心,而是回想起小時候,曾經因為好奇想看馬戲團,最後卻親眼目睹一件極為不幸的意外事故,深深震撼我的心!從此之後,就算電視上播映馬戲團表演多麼好看,我也立刻轉台,連一秒鐘視線也不願多逗留,更甭說花錢買票看現場演出……。
身為一隻「像貓的人」,我愛逛市場,喜歡偷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,不管貪小便宜也好,溫暖問候也罷,都呈現出人生中非常有意思的浮世繪。不過,如果你問我比較傾向到傳統市場,還是前往超級市場,那麼我就會選擇超級市場;原因是我很怕大嬸級歐巴桑,為了便宜蔬果橫衝直撞、你爭我奪,比打美式足球更「殊死戰」!或者老人家撐個傘,不會注意你迎面而來,傘尖往往戳到人家眼睛也不痛不癢(當然,因為不是戳到自己嘛),想來想去,還是前往超市比較安心些。
我的外公在日據時代,就已經投身教育界服務,光復後在台南鄉下擔任小學校長,堅守崗位直到退休為止。他嗜好挺多的,最大貢獻應該是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,首先發明水果樹「接枝」技術,改良不少農作物和花卉,果實變得又大又甜,也很大方地免費傳授給其他農友和農會人員。我常在想,如果當時他申請專利,搞不好今天後代子孫根本不用工作,光是錢都花不完了!但他就是那種自得其樂且無私性格,沒有什麼野心慾望,平日生活喜歡東摸摸西敲敲,什麼樂器都能彈奏,什麼花樣都變得出來,可以快樂個一整天。
我喜歡猜燈謎。青少年時期住鄉下,每逢元宵節,鎮公所都會舉辦燈謎大會,這可是過年最壓軸的高潮戲碼,比大年初一發紅包還刺激。難得的是,這麼小小一個鎮公所,非常用心準備謎題,涵蓋範圍包括古文、詩詞、地理、歷史、人名、時事,連影視紅星皆可入題!聽說鎮公所特聘本地高中國文、史地老師,及文學底子深厚的校長、仕紳出題,果然具有一定難度,讓台下一缸子學生和大人們搔頭皺眉,不時交頭接耳討論,偶爾被人「猜走了」還會跺腳嘆息,甚至焦躁不已,光看就覺得好笑。
二十年前旅居香港時,那時還能有幸看見買不起樓宇、又不想住「公屋」(如同台灣國宅)的漁民,他們是住在船上的。一家老小住船裡,靠著近海捕魚或養殖魚類為生,然後將魚貨扛到岸上漁市賣,順便添購些日用品,又回船上過夜,準備明天的捕魚工作。印象所及,數十年前有一部香港電影,就是在講述這類族群的生活故事,中文版「讀者文摘」,一九八0年代也曾有專章報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