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4  

 

前回「我可不可以吃菠蘿麵包?」(請點選)一文,得到不少正面迴響,卻也意外出現負面批評,最多的兩個,一是認為:我當年到部落教學,會不會讓部落的人覺得太「一廂情願」了些?這根本就「自以為是的漢族文化思維」,不管人家要不要,就拚命地往人家小孩腦袋硬塞東西,並沒有關照到原住民部落傳統、語言、生活方式?另一個批評,則是質疑我「廉價施捨」,不過就是「可憐」、「同情」他們,光從字裡行間,誰曉得你有什麼真心付出?

 

關於前者批評,這點早在我決定前往部落前,已經與老神父都討論過了,並沒有把部落族語文化擱在一邊、只偏重漢語中文;事實上,雙軌並行也沒有造成「互斥不良」的問題產生。

 

老神父一直都在注意,部落耆老也會主動,定期教導部落孩子們該有的傳統禮儀、文化、思維、語言、生活方式、祭典,並未偏廢,絕不忘祖。老神父本身也會族語(乖乖!),他常說自己是「歪果仁」(外國人),卻比原住民更像原住民,大概前輩子也是原住民來投胎吧!

 

說到教導漢語閱讀及文字寫作,老神父初衷原意是認為,部落孩子其實很聰穎,他發覺到不少孩子語文潛力很大,若能強化多元學習這塊,對將來發展至少增加機會,或許能開拓更多可能性。他曾想過請山區的老師指導國語文這塊,可惜當年山區教育資源確實貧乏,學校某些老師,始終無法適應這個無聊單調的天然環境,講白了就是「沒辦法久待」,只要一有休假趕快下山,或逮到機會趕緊申請調離這個「鬼地方」(老神父對這個詞非常感嘆,但它確實出自某些老師之口,他也沒辦法否認,畢竟有些年輕老師簡直難以忍受,常因寂寞以淚洗面,或到了夜晚害怕不已,怕鬼怕蛇啊都有),要不然開口閉口先講「錢」再考慮,讓他只好打退堂鼓(我要再三強調,這僅是個人行為,並非全體如此,請勿誤解)。因此,當他想起我這號「怪咖」,瞭解我的熱忱,希望補足這塊缺口,於是大力邀請我來;只是直到他臨終前,都很遺憾沒能付我「鐘點費」,我倒不在意。

 

當時我的切入點,授課內容純以講故事為主,視情況慢慢站穩腳步,才擴展到閱讀、作文,而且講故事會特別注意到選材,千萬不要涉及族群衝突、歧視,或敏感的意識型態問題,以發揚人性光明、互助、良善、品德為重點;若當地耆老或族人告知當地很好的神話故事,我也會將之改編,用我的胖貓做為主角,還繪製成漫畫,在當年電腦不甚普及、沒有Powerpoint簡報軟體的年代,扛著大袋麵包上山已經夠重,有時還得抱著一捲捲畫好的海報紙,簡直活受罪,但看著小孩子喜歡我畫的胖貓,還搶著帶回家糊牆壁,不管為了欣賞,還是純粹補破洞,我都很欣慰。

 

選材難不難?當然很難!除了上述的注意重點,有時候某些詞彙,對偏鄉部落的孩子來說,實在遙不可及或難以想像、理解,就要謹慎解釋。例如「博愛座」、「捷運」、「遊樂器」、「動物園」等等這些小孩連看都沒看過,或者未曾建立觀念的事物,說明時就要特別用心,畢竟不要淪為一種灌輸「都市優越感」的偏頗傾向,我也不斷激發部落孩子的自信心---對!都市裡是有許多新奇東西,讓生活更便利,但你們身處大自然環境,也有不錯的優勢,不少都市小朋友還很羨慕你們呢!因此,不需要羨慕,也不用自卑,做你自己就好。

 

另有一事相告,就是部落其實不是「雙語」而是「三語」。老神父英語程度當然無可挑剔,他就有自取的「猴家人兒童英語班」(取「何嘉仁」諧音自嘲,加上這群孩子像是家中一隻隻蹦跳頑皮小猴兒,因此命名),完全免費,有時也幫部落裡準備出國深造的學校老師、替代役男,協助強化英文作文,或英語對話練習互動。

 

當網友們批評我拿「自以為是的漢族文化思維」,以及「不管人家要不要,拚命地往人家小孩腦袋硬塞東西,並沒有關照到原住民部落傳統、語言、生活方式」等說法,我的回應是:我所能做到的,就是盡力將所謂「漢民族優越感」去除,而且十多年下來努力,部落讓我感受溫暖,從未有任何人責怪我「硬塞漢民族思維」,但我也必須承認,我雖然領有教育部講師證書,也在大學兼任教職十多年,遺憾的是,我並非專業國文老師或小學教員,在這方面僅是個志工,若要做到每個部落孩子都會寫篇好作文、文思泉湧,那顯然太高估我能力,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事!然而,只要能培養出一、兩個奇才,孩子們口語表達至少清晰明確,就要長跪謝天謝地了。

 

另外還得感慨承認一件事:在多年往返部落的過程中,部落雖然歡迎我熱心付出,但當地小學裡極少數老師,可不見得全贊同我的行為喔!特別是對這個環境原本就相當厭惡、格格不入的老師,每當看到校長稱讚我熱心相助時,反而會散發「校長,你嫌我教得不好是嗎?」的負面觀感,無法認同怎麼可以來個外地人「干涉」部落裡的國語文教育?更過份者扯後腿有之,造謠中傷有之,我也只能一笑置之,做好自己的事,不予理會。

 

順帶提及,或許是年輕時曾到過全球三十幾個國家及地區經驗,我深刻體認到,對於不同民族、族群、地域環境的人們,唯一相處之道就是「尊重」兩字,休想用自身邏輯思維,妄加干涉、批評人家的生活習慣,或表現鄙視、嫌惡;只因為人家跟你不同,或者你不習慣人家生活方式,就批判人家是「錯」的,這種想法超級惡劣!所以我前往部落,絕不嫌棄或抱怨人家生活習慣、環境,也不妄加批評,若能盡力融入當地自然最好。只是我也很誠懇告訴部落族人朋友,我不是拒酒或酒量不好,而確實因健康問題緣故,身體無法承受酒精帶來的後遺症,若因此略感掃興、失望之處,還請多多見諒,他們也能接受。

 

喔,差點忘了,談到另一個負面批評---網友說我只是「廉價施捨」,不過就是「可憐」、「同情」他們而已,並非真心付出。我幾位朋友看了訊息猛搖頭,覺得這年頭的人怎麼會這樣想呢?「酸民」老把良善思維批評得一文不值,難怪願意做好事的風氣、意願,都被消磨殆盡,肯付出的人越來越少。我猜想啦,如果老神父還在,他一定會哈哈大笑,告訴網友「如果一個人不是真心付出,怎麼會長達十年以上時間,自掏腰包頻繁往返部落,爬山爬到氣喘吁吁,還贊助一堆文具、教材、書籍跟麵包等等?」只是,就算老神父會這麼說,我也覺得他太看得起我;說穿了,我也沒啥偉大,充其量就是一隻愛到處趴趴走的野貓而已;說得更直白一點,這樣做不過是「歡喜」與「高興」,毋須過度在乎。

 

然而,我並沒有責怪網友的意思。在這個部分的負面評論,倒是有機會讓我深度思考反省,回想自己到底是不是在「可憐」、「同情」部落孩子,做出「廉價施捨」?

 

我其實很討厭用「可憐」、「憐憫」、「同情」這類字眼去看待,因為我壓根兒從沒想過,要去「可憐」、「同情」部落孩子,特別是把他們當成是自己家人時,根本沒有什麼可不可憐、同不同情問題,因為你用真心去關懷,盡力去幫助他們,並跟他們站在同一個視野上看事情、滿山遍野到處奔跑遊戲時,很快就會發現「我們是一國的」,不存在有什麼「施捨」!但就算「同一國的」,協助歸協助,我絕對不養成孩子「伸手要」的壞習慣;很多時候要教育他們,這個世界絕對不會繞著他們旋轉,別以為什麼事情皆「理所當然」,都必須經過努力而獲得,在我眼裡,這群孩子都是有實力的,毋須「憐憫」;好吧,就算有時努力半天還不見得有所收獲、感到委屈沮喪,也不要太失意,畢竟一個人如果太過平順又沒遇過什麼挫折,那才叫「不正常」,還是繼續保有原住民樂觀奮戰的天性吧,祖靈必然會幫你。

 

記憶最深刻的是,我扛著麵包帶給部落孩子們,必定跟他們坐在樹下一起享用,順便招呼老人家一起來。或許你笑我「貪吃」,我卻要特別強調,這才是與他們融入集體記憶的最佳方式;我可以不用多吃,但「一起吃」對孩子們來說,具有「我們是一國的」重要夥伴意義,絕不是「施捨」。就算前篇提到往生孩子阿光,他在病床上央求可不可以吃菠蘿麵包,我還是秉持「不能自己獨享喔,因為我們是一起的」觀念,最後儘管萬分遺憾,還沒能讓他滿足,一口都沒吃到就提前回歸天主懷抱,我至今仍然把他當成自家孩子看待,只因為「我們是一國的」,道理很簡單。

 

如同每回到部落,經濟不甚寬裕的長輩,仍誠心遞給我熱騰騰的小米粥、山裡雜糧穀餅,還有嬤嬤烤的山豬肉,不管喜不喜歡,張開嘴「一起吃就對了」!這就是建立一份沒有隔閡、不分你我、彼此平等的親切情感,相互歡喜分享,何來「施捨」、「憐憫」之說?不過剛才說的,除了不能喝太多酒,僅能淺嚐即止,這是例外。

 

又扯個題外話。這突然令我想起,國內有位非常優秀的社工師蘇絢慧小姐,在其著作《生命河流》裡提及,美國紐約公立小學,即使積雪盈尺、簡直要到寸步難行地步,依然盡力開放,絕不停課,當然會招致家長打電話破口大罵,但每個都是怒氣質問,最後滿口歉意、笑容滿面掛上。為何?

 

你必須要先理解,紐約不缺百萬富豪,但還有更多赤貧家庭,散布在繁華大城的各個角落裡。他們白天開不起暖氣,沒有午餐吃,孩子營養全靠學校免費中飯,若有多的就帶回家當晚餐;學校停一天課,窮孩子就受一天凍、挨一天餓!因此,老師寧願自己飽嚐苦頭,也要盡量保持正常運作。

 

重點來了:你或許會認為,那就讓富家子弟留在家中避風雪,接窮孩子到校享用午餐不就得啦?我這個笨蛋過去也曾有這種單純想法,可是校方答覆讓我佩服萬分;校方說,他們不願讓那些窮苦孩子,感覺他們是在接受救濟,因為付出善心的最高原則,就是保持接受者尊嚴。

 

多麼棒的教育理念啊!照顧與關懷,並不是要使人受挫或屈辱。很多人在為弱勢者提供關懷時,自以為那些需要受助者是「真的無能與弱者」,無形中妄加評判、論斷、打分數,更過份的是貼人家標籤而不自知。因此,我並不抱持「同情」、「可憐」、「施捨」態度,而是「尊重」、「同理」、「同感」,偶爾還要來點搞笑,不著任何痕跡;讓對方理解,我絕非擺高姿態「憐憫」,而是「既然同一國的,還需要多說什麼?做就對了!」。

 

你可能會認為有些「矯情」,只是,用這樣的態度,與不同族群的大小朋友相處久了,才真能深深感受,自己不是在做什麼善事,反而像在「關懷自己家人」、「融入第二故鄉」;相對的,我倒是厭惡那些虛情假意、講話拐彎抹角、鬥智鬥心機的自私人們,滿口仁義道德,或以某宗教在家弟子自豪,跟你稱兄道弟一家親,骨子裡不過力牟私利,甚而鯨吞蠶食,我也會直接表達不滿與切割,老死不相往來,臭脾氣硬得很。朋友們笑我,就是這副死德性,不屑沾啥子人情世故,難怪一輩子升不了官,發大財又沒希望,我也早看開了。

 

建議你不妨注意觀察:很多政府高官、地方首長,或者一些名流藝人在參與「關懷弱勢團體」活動,登高一呼要求大家共同行善時,不是西裝筆挺,就是濃妝豔抹,碰都不敢碰弱勢者,刻意保持無形距離、擺出高姿態符號,這款言行不一的裝模作樣,你說怎會感動人心?每當看到這種活動,我常嗤之以鼻認為簡直「活見鬼」了!對,鬼還挺多的。

 

最後,你如果問我,除了阿光的死,讓我心有遺憾,是否還有其他掛記?我老實招來「確實有」---我指的是帶去部落的麵包。

 

當時自己經濟狀況並不怎樣,所以遇見市場內小發財車宣傳廉價麵包時,我真的眼睛一亮;又聽到老闆說,我要去的部落位於他們老家附近,還給予我優惠,並沒有想太多,就這樣成了長期顧客,直到那位攤車老闆因市場改建、移到別處做生意為止。

 

關鍵在於那時的攤車麵包,怎麼會賣得如此便宜?有網友留言指責我說,你看看啊,這麼多年來,從塑化劑、三聚氰胺,到近期的黑心油、調味香精等等食安問題,都到這幾年才陸續被「踢爆」,你難道不擔心你所帶去的麵包嗎?這才讓我開始有些緊張。

 

市場上當然不能保證各項食物及食材百分之百絕無問題,但就個人判斷,並不認為廉價麵包就一定不好,我也相信那位和善勤奮的老闆不至於「黑心」,況且他也算是部落的「鄰近同鄉」,薄利多銷何錯之有?只是當網友批評我「既然在火車上,麵包散發出香味,難道不懷疑是香精麵包嗎?」時,還是讓我心中震悸一下。

 

我還是寧願相信那位麵包攤車的老闆,所賣食物安全無虞,不過心裡卻又矛盾地急著祈禱上蒼,保佑這群孩子們平安成長,別讓一樁美事衍生出另一個遺憾,否則我會愧疚至死。

 

前幾天到某個鄉鎮夜市,看到有個婦人正在守著廉價麵包攤子,應該是老闆娘吧,於是鼓起勇氣,上前就我心中疑慮請教解惑;原以為人家會把我攆走,沒想到對方很客氣回答我,如果自營自製免店租和省人事開銷、幾家業者合力批下大宗原料(如:麵粉、奶油、奶水、奶粉)再分裝,以及現地採購食材(如:紅豆、花生、蔥),另有許多省錢「撇步」加總起來,其實喔,根本不需要什麼化學原料造假,老老實實做麵包,還是可以壓低成本,但賺不多是真的啦!說完,她還掰開個麵包,分一半遞過來請我,她大口吃下,想證明絕無問題,只是看到她吃得腮幫子鼓脹似河豚,模樣滑稽,讓我忍不住大笑起來,隱藏於心中憂慮也慢慢釋懷。

 

現在,我等於已從部落「退休」,不再過問部落兒童國語文教育的事,畢竟有年輕人回鄉接棒;再者,和二、三十年前相比,部落建設有長足進步,和外界聯繫更加便利,資訊管道倍增,不需要像我這種呆瓜,當年活像演個「苦旦」角色在自討苦吃。我更高興的是,部落族人逐漸建立起一種骨氣與信念,不要再老依賴人家來幫助,自立自強更重要;也就是這種氛圍,據說有意願返鄉族人漸增,整個村落人氣趨旺,自信心因而提振。

 

昔日光著屁股、在山泉悠游的黝黑孩子,還曾經在聽我講故事時,用我的外套偷擦鼻涕,如今已是部落壯丁,還當了爸爸,像棵厚實的大樹,守護著整個村莊、整座山林,不由得感嘆光陰似箭、歲月如梭。部落依然歡迎我,把我視為一家人,每回前往探望,不管男女老少,都要來跟我擁抱一下;能做到這樣、受到如此溫暖待遇,我心滿意足,完全沒有任何遺憾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其錚喵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