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  

      我有不少日本朋友,他們都蠻有個性的。許多外國人對日本國民印象,一般都是守法有禮,而且似乎認為比較崇洋媚外;關於前者,大家多半不會有意見,但說到崇洋媚外,那可未必見得。以我這群日本朋友來說,他們對於捍衛自己國家生活習慣與文化,皆表現出極為堅持一面,而且「不太甩」老外怎麼看,畢竟他們自認「我就是日本人」,況且在日本本土,我就是老大,哪能容許老外如此囂張、說三道四?

 

      就好比說到我們這群「聯合國」朋友,大夥到東京知名拉麵店吃麵好了,一時之間顧客太多,我們必須排隊等候;幾個美國佬及英國佬探頭往裡邊望,對日本人吃麵,以「發出聲音表示好吃」的習慣,有些人還對著麵呼呼吹涼,表達不以為然的嫌惡感,覺得那是「野蠻人」、「鄉巴佬」特有的吃法行徑!另一邊日本朋友聽了,立刻表達抗議,覺得這群老外怎能用自家禮儀標準,去衡量其他國家文化?這種偏見既是不尊重人家文化傳統,而且不入境隨俗,他們甚表遺憾。

 

      說得好啊!我就覺得日本人的這套堅持有道理。你在日本吃碗拉麵,吸麵喝湯時發出「唰唰蘇蘇」的聲音,很多老闆或廚師看了會很高興,覺得你是用這個聲音表達「好吃」禮讚,那是人家食藝文化百餘年來,所珍傳下來的禮俗;我就不懂咱們中國人,幹嘛學洋人那一套,說什麼喝湯不能發出聲音?怪耶。別忘了中國菜大多需要趁熱吃,要是忍著不發出聲音,根本無法充分享受那種快感嘛!

 

      或許有人會罵我「歪理」一套。但你想想,中國菜都以熟食、熱食為主,涼了反而倒胃口,所以趁熱吃時(仍須注意別過燙,以免傷身),難免發出聲音,這很自然。然而小時候讀「生活與倫理」課本,教我們「吃飯喝湯不能發出聲音」,就覺得很不舒服;當然,有時候用餐時發出「疵疵嚓嚓」咀嚼噪音,的確會讓人覺得不快,是該克制,可是喝熱湯叫人不能發出聲音,似乎不太對勁,也有點殘忍。

 

      妻子罵我說,笨蛋!誰叫你這麼燙就喝啊?不會等涼一點再喝嗎?

 

      是沒錯啦!我也贊同養生觀點,盡量不吃過於燙口或過於冰冷食物,以免傷身;但我剛才不是說了嗎?適當熱度的熱湯,要是變成溫湯甚至冷湯,哪還有食慾啊?就像去吃麻辣鍋,你會去喝「半溫不熱」或「冷的」麻辣鍋湯嗎?那種連一點點「熱感」都沒有的「不帶勁風味」,光看就覺得腸胃都給「束」起來,碰都不想碰;況且寒天時節喝上一碗熱湯,就該發出「咕嚕咕嚕」的聲響,最後嘴巴一抹,吸一口氣,再大聲喊出「呵啊……」滿足感,通體舒暢,說不出的燙貼,那比什麼都舒服,才方能稱之人生一大快事也。

 

      再者,萬一喝到超辣或超酸的湯,被刺激到不准出聲,自己只能脹紅了臉、痛苦地忍耐下去,不也是一種違反正常生理機能的「自虐行為」?

 

      如果我沒記錯,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,在「國民生活須知」中特別說明「喝湯不能出聲」,這是我最無法理解的一點,若跟「反攻大陸」論述相比,我真心覺得喝湯如此限制,實在奇怪得太多!或許他娶到蔣宋美齡女士,人家是西化家庭、喝過洋墨水的,所以禮節比照辦理也說不定,只是這可能犧牲原本品嚐中國菜美味的絕佳氣氛,動作變得彆彆扭扭,一點也不自在。

 

      真的啊!「喝湯不出聲音」這種觀念,簡直是違背人類飲食習慣的「重大罪惡」,特別是以熱食為主的中國菜,這種用餐束縛更令人感到不解。如果以此(喝湯出不出聲音)來判定你是文明或不明、野蠻或不野蠻、粗俗或不粗俗,這種法則實在糟糕!我也不曉得這是哪個天才所想出的禮儀之道,但大家居然也能行禮如儀,怪耶!我看過老一輩美食家寫的「中國菜遊記」,說起「喝湯」這碼事,清一色都是捧起湯碗,大口一喝,「咕嚕咕嚕」滋滋作響,然後一鼓作氣,直衝喉頭,喝得一滴不剩,「啊」的長嘆一聲,再放下湯碗,手肘擦嘴,大呼「比喝高粱還痛快」!你看,這才是品味湯汁的絕佳動作,那你能藉此判定,敢說這些前輩全是「野蠻人」嗎?

 

      所以,我很相信早期中國社會,喝湯是一定會出聲的,當然也不會有人感到奇怪。只是西化風尚吹入至今,大家很多原有生活習慣,都給逐漸扭轉、改變,呈現出利弊互見的問題;壞的當然要改(比方說衛生習慣),可是唯獨對喝湯這種「小事」,我還是無法認同「不出聲」這類規定,畢竟它違背我們傳統飲食樂趣。

 

      當然,人要是到了國外,必須入境隨俗,而且不能以自身標準,去批判人家文化習慣怎麼不好,這一點我倒是贊成。

 

      我看過很多歐美老外,每到一個地方,都能融入當地生活,人家吃什麼、做什麼,就依樣畫葫蘆,頗能置身其中享受,這是好事;但也有部分老外,仗恃「國強民霸」的超高優越感,常以自身標準,評量或嘲諷不同文化、族群、區域、膚色的人種,這我就相當反感了。

 

      很多年前,我隻身到南美洲旅行。在高原火車上,很多生活不甚富裕的當地人,看到東方面孔,好奇與熱情地與我攀談;儘管雙方語文互不相通,卻能用比的、用畫的,倒也毫無隔閡。當跨夜火車逐漸進入清晨時,一堆旅客拿著牙缸鋼杯去盥洗室刷牙、漱口,然後回頭裝上咖啡,一手乾麵包,一天就這樣開始了。有個當地民眾,熱情地拿著一杯用牙缸鋼杯盛裝的咖啡,遞到我面前、邀請我同享時,我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,引來全車廂旅客鼓掌叫好!據說,這是當地人對外來客最高敬意,客人敢喝下去,意即代表「你也是我們的人」。而我呢,也不嫌髒,管它咖啡裡有沒有摻雜牙膏味、口水味,只要這是人家文化,尊重人家好意、想法,照辦就對了。

 

      不過,有一種入境隨俗,可頭痛了。就是去什麼歐式高級餐廳,還要按照規矩,衣著要打扮得怎樣怎樣,禮儀要怎樣怎樣,否則就會被拒絕入場,或者惹人白眼。奇怪耶,只要我不妨礙其他人,誰規定說吃麵包一定要撕下來一口一口吃、喝湯還得靜靜地將湯匙由內往外划過去、餐巾該怎麼擺、吃什麼餐要配什麼酒……,實在不懂啊!有時候到國外,一些崇尚「貴族氣息」的好友,邀我去什麼高級餐館敘舊聊天,總會令我大傷腦筋。真的,別怪我排斥這種氣氛,也不是嫌貴,其實是不愛被束縛在某種規矩情境中,吃一頓飯被無形的繩索綁著,痛苦至極,遠不如豪邁的「吃到飽」讓人暢快。

 

      然而,這畢竟也是人家某一種禮儀習慣,既來之,則遵從之,萬一躲不掉必須出席,只好乖乖地如擬照辦。剛才不也說了嗎?就尊重人家文化吧!管它多「貴族」或多「庶民」。

 

      回過頭來,日本朋友看我很認同他們的「喝湯文化」,高興地跑來擁抱我,覺得碰到一個站在同戰線的海外同志,抵禦西方老外這種「霸權思想」,比中頭彩還快樂!在寒冷冬夜裡,一堆來自各國的朋友們,排了半小時隊,終於輪到進入這家東京知名的拉麵店裡,大家一字排開,稀哩呼嚕地開始「嗑」起麵來,站在櫃臺後方的老闆,不經意間露出得意的微笑,還不時回頭來偷瞄我們,點點頭,彷彿頗有欣慰感。

 

      走出拉麵店後,一堆原本對「喝湯不能出聲」頗有堅持的歐美友人,卻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想法,「好像」喝湯出聲,感覺味道似乎更鮮美、更好喝了。在一旁臉色本來不太好看的日本朋友,聽到大家都說「喝湯真的要發出聲音才好喝」時,也激動地握起大家的手,感謝我們一致認同。

 

      其實啊,各地麵店拉麵的湯,味道都差不多啦!唯一不同之處,大概就是喝湯出聲,會散發「自然」與「暢快」兩種風情,心情愉快,當然更好喝囉!不過還是再三不厭其煩提醒你,要注意啊!別喝太過滾燙的湯品,萬一傷到口腔或喉嚨、食道,那可划不來。切記!切記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其錚喵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